听说要一直混到九月份,这么长的一段时间,如果天天只是单纯的混音确实有些单调,上次混跨界到最后总结的时候大多数都忘掉了,所以这次决定,在这漫长的八个月里,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下整个的混音过程,当然我不一定天天都能有时间写,我也不想写流水账,但这么长时间也无法保证每天都写新东西,混音其实就是周而复始的创作和劳动,所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。
1月24日 混音第一天
确切的说是从昨天开始的,现在已经过了24点,22日晚上我独自开车去了大厂,去拿了分轨,结果录到凌晨1点多才完,决定和小林回到酒店再考,插上硬盘一看5个小时,果断去找东哥聊天去了,聊到3点回去看还有3个小时,果断开车回家睡觉。
第二天中午拿回了数据,打开Pro Tools就傻眼了,单个轨道大于4G,根本到不进去,我和小林都忘了应该设一下自动分割,竟然犯了这种低级错误,忙疯了,小林还要忙第二天的彩排,算了,靠自己吧,试了笔记本里所有宿主软件都不行,还是安心装REAPER吧,问题是我从来没用过,这一下午折腾的,导进去、分割、导出来,一直电话求助,感谢阿福在杭州细心指导,感谢小林时不时的回复两条,终于搞定了,可时间已经是晚上了,原定23日混一天结果在转数据过程中度过了,出师不利。
24日下午来到棚里后开始教宇鹏如何帮我做准备工作,宇鹏这几天要临时做我的助理,我们棚里的主管海毅去日本玩了,本来还想让他在游轮上修音准来着,想想还是算了,好不容易去玩一次,我是个好老板。看着宇鹏认真的背影,我也就放心的坐在后面刷朋友圈了,感叹!真该早点找个助理。
我需要助理帮我做的事:
1、把多轨数据添加到我的混音模板中。
2、把112轨对应到我前期设定好的轨道。
3、分割所有歌曲。
4、为歌曲测速,详细的标出速度图。
5、标记每首歌的段落。
6、整理轨道,把不用的轨道隐藏。
7、关掉每轨素材中不需要的部分。
8、导入修过音准的轨道,替换原轨。
差不多就这些,当然我先拿了其中一首为例,从头到尾操作了一遍,然后又从头混了一遍,让他记清每一个细节,和要求,然后他去做下一首的准备工作,我趁机把欢乐喜剧人第三期看完。
1月25日 混音前传
今天要写的是混音之前的一些事情,虽然到今天已经混了几首了,但不急着写,在这之前还发生了很多事,是关于我每次做事之前的折腾,这与我的性格有关,我是一个习惯每次做事之前必须把准备部分做的高大上,然后在做事过程中再半途而废的人,大家不要学我。
我一直坚信好的设备和好的混音没有必然关系,所以这次准备的不是设备,而是一种心情。
这张照片我决定多用几次,除非我有替代的,其实我棚里原有的设备已经足够混这次的案子了,同类型的节目已经混过很多了,所以这次纯属是瞎折腾,一切要从下面这组设备说起……
上面三台是我原有的母带设备,两台母带类的压缩,VERTIGO VSE-2和THE PHOENIX mastering PLUS,两台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压缩,通常只有做母带的时候我才会去选择用哪一台,平时我混音的时候会把VERTIGO VSE-2加在总线输出端,当然混音的时候是BYPASS的,如果非需要我出母带版的时候才打开,当然不排除有的时候忘了就一直开着混了,还有一个单通道的母带EQ,为啥没买双通道?主要是因为没钱,所以一直过音色用来着,特别是人声,知道这台的都知道它到底有多好,不过我大多数时间是不会用的,好的音色和好的音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。
那么剩下那5台就是我这次淘来的,注意,我说的不是指他们是二手的,这都是全新的,要先从第一样拿来的两台6000说起。
TC 6000一直是我想要的,可是太贵了,十几万的东西不是我当时的小棚能消费得起的,曾经有一段时间饶华放在我棚里用过,很享受,当时只有混响,这次我弄来的是有母带的,所以我很兴奋的让卢超都拿来了,到了以后面临了第一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我棚里原有的I/O走的是MADI,新Allanwang Studio 3.0装好后为了要用SSL的XL-DESK 24通道的SUMMING,已经把我所有的物理通道几乎占满了,我还有一堆数字设备走的是AES/EBU,现在想往里面接TC6000,几乎没有特别理想的连接方式,难道放那不用吗?王磊从来不会这么想,所以干脆再弄一套DIGIGrid,问了卢超,说既可以把6000直接接在这套ADDA上,又可以使用WAVES DSP的插件,简直太完美了!“贼船”通常都是这么上的。
难道就这么简单吗?当然没有,我原有的HDX都插满了,好吧,我又去拿了一张新的HDX卡,有卡还不行,我必须有DIGILINK的转换线,还好去一次传新都搞定了。
原以为一切就这样了,此时新的问题才刚刚出现,所有的设备是可以连接在一起了,但是新的这一套和我老的那套系统的时钟该怎么锁定呢?还好,这一切也都在我的掌控之中,提前一天跟宝迪张伟联系,帮我准备了一台ANTELOPE的时钟,至此,这就是这5台设备的由来过程。
当然我也从GENELEC借了一对8250,准备随时把这5台设备拿到教室就可以两个屋子同时开干了,找82系列是为了用真力的声场矫正功能,毕竟教室声学环境不想录音棚这么好,虽然那是国内声学最好的教室。
当然我从开始想这么做到收集完成所有设备只用了一天的时间,感谢我自己的人脉和人品,期间麻烦了我若干位好友,排名不分先后,卢超、辛力、张伟、吴潇思、彭发元和徐梓建等。
22号花了一整天链接这些东西,就我一个人,其他人度假的度假、回家的回家,期间我不断咨询阿发和梓建各种技术问题,这俩都是我的学生,现在在传新不得了,系统集成技术都在我之上,这一点我很骄傲,我教过好多学生都比我厉害,我不需要我教完的学生来膜拜我,我没有那个瘾。
好的老师都是能够被超越的,而且能培养一个又一个超过自己的人,这才是做老师的意义。
今天先写到这吧,这次的心情准备的显然不是特别好,但是我已经开工了,对混音有影响吗?没有。
总结一下问题:
1、购买设备前要冷静
2、注意系统搭配
3、注意模拟信号、数字信号、时钟信号的连接关系
4、没钱就不要胡思乱想
5、好设备和好音乐没直接关系
注意:我这次没有花钱买设备,媳妇要冷静!
错别字我都不改了,反正没有小朋友看我的文章。
1月26日 混音前传 续集
混音进入第三天,混完的歌还是三首,可不要觉得我偷懒哦,这一天还是做了很多事情,这次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混音,很多人问我在混什么大案子,在没播之前是不能透露任何消息的,其实对我来讲每一个都是大案子,大家也不用多想,大多数是宣传的噱头而已。
电视节目的混音有一点是和唱片不太一样的,这种节目的混音准备工作是比较复杂的,而且每一天的进度并不是按照“首”来计算的,完成度可能是整体的百分之多少,也就是我们在一个SESSION下工作,每一首具备共性的内容都在同时完善,所以今天并没有新歌混完,我也不是特别着急。
我今天对完了所有东哥发给我的PGM分轨,现在在等后补的弦乐,其实现场的弦乐已经很好了,但是捞仔老师对音乐要求极高,很多都在录音室里重新录了,真不知道大过年的,哪些弦乐队的乐手还在北京奋战、竟然还有录音棚在录音。
今天先说一下混音前的沟通。这个非常重要,不重视你就可能累的跟狗一样,还没有好的结果,接下来我来细说一下。
混音师在混音前都需要和哪些人沟通呢?
22号凌晨我去了现场,主要目的是去拿分轨,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去看看录像的场地、乐器的摆位(这个跟最终的混音没有直接关系)、整场节目的风格、感受一下气氛你才能知道节目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。
那天第一个沟通的人就是保安,他不让我进,我跟他说我是混音师,我来干什么,我有多重要。他说:一边去,没证就是不能进!想进让里面的人来接你。于是我开始发各种微信,里面手机没信号,给调音师小林、监制东哥没一个人理我,肯定他们都在忙,只能把车停在门口熄火了,等了一会儿保安着急了,我趁机跟保安说了几句好话,终于顺利进去了。
我其实真正要沟通的是给我提供分轨的录音师,我需要问清录了多少轨、多大的文件,有没有轨道单,有什么特殊的事情需要我注意的,这次小林负责调PA,还要负责现场的分轨录音,进去以后就找了一下调音台在哪,很容易就找到他了,突然发现他身边站着何彪老师,还是先别过去了。
何彪老师我已经仰慕已久了,通过电话、聊过微信,一直说要约我哪天聚聚,但没见过面,估计他也认不出我,过了一会儿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认出了我,后来想想,像我这种时不时的往朋友圈里总发自拍的人想不认出我也挺难的。寒暄了几句后,何老师还是说了哪天出来聚聚,但我心里很清楚,估计他是肯定没时间,同时好几个节目都是他的团队,他哪有闲的时候?
后来的事第一篇里已经讲了。
说一下第二个沟通的人就是节目组,电视台节目组的人可真多啊,各种导演,各种对接,还好我已经习惯了,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和后期的导演的对接,我需要知道节目的制作周期,就是哪天播哪一期,我拿到分轨后究竟有几天的时间混音,这个非常重要,我和第一个导演对接完告诉我25号就要要第一期所有的歌,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24号录完25号要所有的混音,我也听说有人能一天混一期,可是我不能,就算我混音能完成,可整个音乐的制作流程也完不成。
什么是现场混音的流程?
现场混音的流程
1、拿到分轨整理,这些可以参照日记第一篇,我让助理做的那些事情。
2、要拿到PGM的分轨替换现场用的立体声文件。
3、有后期需要补录的乐器录音后要拿到分轨
4、要拿到所有修过音准的文件,节奏通常不会修,要不然跟画面就对不上。
5、要所有歌曲部分视频的粗剪,把混完的音乐对上去检查,看看镜头和音乐的关系对不对,我的意思不是要把拍到的部分都推出来,好的混音作品不用去担心画面,因为该有的、该强调的平衡在混音的时候音乐已经告诉你了。
6、有些瑕疵只有你看到画面了才知道哪些能动,哪些不能。
7、没问题了就导出给制作人挑毛病,确认修改完毕后导出最终版。
还要跟后期确定他们所需要音频的基本格式和电平的要求,混跨界的时候对方明确要求要单声道的版本,也就是你混完电视后期只要单声道,你混的时候是立体声,如果你给对方提供立体声文件,万一人家只用你一个声道你就傻了,所以安心导单声道至少安全点,不过这次找我要的是立体声,有点意思了,可以好好玩玩。
至于格式就根据台里的具体要求来定吧。
还要沟通的就是制作人,要清楚他对这场节目的整体混音有哪些要求,跟捞仔老师合作很久了,比较清楚他的要求了,和东哥聊天那天他说最麻烦的是制作人懂混音,确实,我没干这行的时候捞仔老师就开始混音了。
1月29日 整理心情
从初一开始到今天一直在疯狂的工作,没有时间来写日记,主要还是心理受到了“重创”,不过还好已经调整过来了,混电视有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的,以前真没赶上,这次遭遇了,就跟一开始一样,这次诸事不顺,但我心里依然充满阳光。
原本已经混完3首,现在要一切重头开始,还没等到跟混音好坏搭上关系的时候,突然换了原计划中三分之二的歌,大家知道意味着什么吗?所有的准备工作要推翻重头开始,当然做过的不会白做,第二期可能就会轻松点,我想大家能体会到我当时的心情,但是我想说的,这一切都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,做后期就会是这样,要有能力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是混音师必备的技能之一,当然今天并不想聊这个。
我紧急召回了正在给他放假的宇鹏,开始做新订下来所有歌的准备工作,紧急联系海毅,他已经结束了游轮之旅,立刻投入到工作中,当然还有我自己,经过两天的奋战,终于回到了计划中的进度,于是今天下午我带着孩子和媳妇去玩了,我知道只有跟她们在一起我才能真正的充满动力,当然也要顺便教宝宝一些技能,接下来我就来个大揭秘,都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,是用钱堆出来的,写个教程!
跑道、肚子和洞三点一线松手即可轻松得分,我一盒球可以轻松换两张贴画或是一个小皮球。
以上就是我想揭秘的,为什么不是混音?混音其实没有什么秘密,只有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,不知道的学了就知道了,知道的不用也就忘了,在你一味钻研技术的同时,别忘了你还有家人,工作永远都不应该是你的全部,爱家的人才能做得好音乐。
说回混音,这次用的模板是我混跨界歌王时候做的,模板其实不是一次做成的,跨界12期中差不多就有12个模板,是在进行中不断完善的,效果器也是在不断的丰富,有关技术明天如果能完成混音任务再说,今天就说到这吧,附一张跨界的模板图。